大量讀文章,卻讀不下一本書

大量讀文章,卻讀不下一本書

◎王乾任(第8屆寫作營講師,文字工作者,擅長統整快速閱讀、寫作及出版技巧)
網路崛起之後,人們的日常閱讀量暴增。每天瀏覽大量的網路文章,照理說,文字閱讀能力應該不差才是,可是,讀書量卻越來越少。

有研究發現,上網時間越多的人,閱讀書籍的時間越少。為什麼產生在網路上大量讀文章,卻讀不下書的情況?或許有人認為,那是因為網路上什麼文章都找得到,既然什麼文章網路上都有,自然不需要再讀書囉!
的確,網路上提供的大量文章,確實淘汰掉某些成分比較「水」(過度膨脹)的書籍的存在價值,另外,原本就是文集式的書籍,被網路文章取代的機會也較大。近年來,兩性類型書籍銷售量日漸下跌,我認為與網路上有大量好看又免費的兩性文章有關,而大多數兩性書籍都是文章集結,可取代性高。
不過,有一些書並非網路文章所能取代,像是長篇小說、學術原典、人文社科經典等,網路上雖然也有電子本,但是,讀電子書本的人也不若網路文章的人來得多。更關鍵的原因,很可能是人們為了適應網路的閱讀模式而拋棄傳統的書籍閱讀。
傳統的書籍閱讀模式,是一本書、一個人,彼此封閉起來,進行交流對話。人在進入書籍的世界後,完全的專心,沉浸於其中,直到結束。網路閱讀則是完全不同的模式。當我們透過超連結點開一篇文章後,很可能讀到一半時,就被文章中所提供的另外一個超連結引領到另一篇文章去。網路讀者就在不斷進行超連結跳躍式閱讀下,貌似讀了大量的資訊,以為自己掌握了某些知識,卻越來越少好好地把一篇文章讀完。
雖說,並不一定要仔細地讀完一篇文章才能掌握內容;實際上,根據閱讀或學習理論,快速瀏覽掌握關鍵字就能抓到一篇文章的重要概念(80/20法則),不一定需要細讀細節。為了掌握資訊而快速瀏覽或許沒問題,然而,並非所有文章都是資訊性的文章,有些知識性、思辨性的文章,需要仔細的從頭到尾讀完,反覆咀嚼思考才能掌握。
網路的跳躍式閱讀讓人越來越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在一篇文章上,更別說是比文章長度長上50到100倍的書籍。不耐煩、無法專心、很想跳躍水平連結到其他文章去的心情,讓人越來越耐不住性子慢慢地品嚐一整本書的樂趣。
可是,讀書還是有其重要性的,再多再好的網路文章都不能取代書的價值和功能,因為書是帶著問題意識,透過一個立體的架構,將大量龐雜的資訊及知識整合為一的文字思想載體。書,是資訊含納量最高及密集的文字載體,例如:好好地讀完一本學術入門書,所能掌握到該學術領域的基本觀念和思考方法,比雜讀百篇相關文章來得有效用。
多讀書,除了能夠掌握較正確的資訊內容外,也能揣摩作者的寫作技巧,對於有志於寫作的朋友來說,是相當重要的一門功夫。常常文章寫不出來,或寫了卻不受青睞,不是我們沒有觀點,而是我們不懂得如何寫出令人想讀的文章。書,是學習寫作技巧最好的參考資料。
書籍,仍是目前幫助人掌握理解世界的方法與架構最有效的工具,是絕大多數的單篇文章所無法提供的功能(只有極少數極優秀的單篇文章可以辦到)。如果人們失去了讀書的專心與耐心,一併丟棄的將是認識世界的架構與方法;如果無法掌握判讀世界的架構與方法,則讀再多的文章很可能都只是錯讀,且無助於分析、掌握複雜的世界。
還是讓自己有時間與書籍獨處吧!關掉手機,拔掉網路,泡一杯茶或咖啡,打開優美的背景音樂,讓自己浸淫在書籍的美麗世界吧!

轉載自<台灣公報新聞網>http://www.tcnn.org.tw/news-detail.php?nid=5750